海報新聞
進入冬季,北方絕大多數城市已經開始供暖,冬日限定角色“蹭暖族”也正式上線,開啟了新年度的“偷暖”行為。
“蹭暖氣的都拱出去!拱的圓圓的!”“樓下質問我為啥不開暖氣,他都快凍僵了?,F在蹭暖都這么硬氣了嗎?”“哪個小區攻克蹭暖難關我就去哪里買房”……社交平臺上,不少被“蹭暖族”氣到的業主在大吐苦水。
“供暖不熱,蹭暖不冷”惹糾紛
所謂“蹭暖”,是指在集中供暖的小區中,一些住戶不交取暖費,選擇利用樓房的傳熱特性,享受其他交費住戶的供暖。
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,主要由于供暖費用相對較高,一些住戶為節約生活成本選擇“蹭暖”,此類以租房者居多。還有一些業主發現,當周圍鄰居集體供暖時,自家不開暖氣也不冷,認為沒有必要供暖,本質上也是“蹭暖”。
調查顯示,假設1個單元有5層,1層有2戶,若有2到3戶家庭都不供暖,那么這個單元用戶家中室溫就能降低2-3℃,因此出現了“交錢不暖和,不交錢還挺暖和”的現象,引發了諸多用暖居民與“蹭暖族”的糾紛。
“蹭暖族”沾沾自喜,被蹭者有苦難言,熱企更是頭疼不已。為了保證其他居民家的溫度達到國家供暖標準,熱企只能加大整體管網負荷,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成本,也不利于環保。
多地收取“蹭暖費”,涉嫌違法被叫停
為了緩解蹭暖現象,多地出招收取過熱費、熱損費,還有小區甚至給拒繳暖氣費的住戶停水停電,以此來排查蹭暖行為,引發了諸多關注。
比如河南許昌的翟女士表示,前一年冬天家里的房子沒人住,于是就沒有開通暖氣,轉年交暖氣費的時候居然要多交540元的熱損費。物業表示,雖然沒有供暖,但是樓上樓下的鄰居都在用暖氣,因為墻壁具有導熱性,所以相當于蹭了鄰居的暖氣,所以應該承擔部分費用。翟女士表示不能理解,開不開暖氣,是業主的權利,物業無權強行收費。
不用暖氣還要繳費,甚至被停水停電,這種做法是否合適?律師表示,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是否需要供暖服務,物業公司無權在消費者沒有接受供暖的情況下,強制要求消費者繳納該筆費用。
《人民日報》也在刊文中表示,小區收取蹭暖費,沒有法律依據。既不合法,也不合理,業主可以拒絕繳納取暖費,如果物業強行收取,業主可以集體予以起訴。此文一出,多地停止了收取該費用。
蹭暖是鄰里問題還是法律問題?
強制收費涉嫌違法,被蹭暖只能啞巴吃黃連?有網友表示,“我蹭暖我承認,但這是鄰里問題,誰也不能橫加干涉”。
蹭暖真的只是鄰里問題嗎?有律師表示:嚴格來說,蹭暖也違法。根據我國法律及有關規定,住房是公民的合法財產,享有合法的支配和使用權利。那些不購買供暖服務,而是向鄰居或小區其他用戶接受供暖的“取暖者”,涉嫌侵犯他人財產權。
同時,供暖服務是供熱公司或物業管理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務,依法收取費用。法律明確規定了物業使用權和正常租賃關系,任何違背這一規定的行為都是非法的。蹭暖行為還嚴重擾亂了供暖秩序,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居住權益,涉嫌盜竊和侵占公物,嚴重者可受到法律制裁。
花式蹭暖,主打經濟實惠
天氣轉冷,比起窩在家里蹭鄰居一點稍有熱乎氣的暖,許多人選擇走出家門,用更加經濟實惠的方式獲得一整天的溫暖。
近日,濟南、北京、天津、鄭州、沈陽等不少城市的公交地鐵都開啟了座椅加熱模式,許多凍壞了的乘客選擇在車上蹭暖,不少乘客表示:坐車坐出了炕的感覺。南方網友表示羨慕壞了!
不少大學生一起床就往圖書館跑,越是天氣寒冷的日子,圖書館越是人滿為患,一邊蹭暖一邊蹭網還能一邊看書,的確很舒適。此外,桑拿館、健身房、咖啡館、棋牌室、麻將館等也成了不少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取暖圣地,花不多的錢可以泡一天,可謂是冬天獨有的快樂。
令人想不到的是,還有不少網友被迫上進,在家開一天電暖氣花費20元,不如去公司蹭暖氣,不但不花錢還賺錢,動力十足,周末無休。
“取暖神器”市場火爆
雖然蹭暖的人不在少數,但對于很多尤其是沒有暖氣的南方人來說,取暖器才是越冬的“續命神器”。
剛剛結束的雙十一,在各大電商平臺上,電暖器、暖風機、電熱毯等各式“取暖神器”賣爆了。目前,市面上主流的取暖產品類型包括電油汀、踢腳線、小太陽、暖手寶、暖腳器等,雖然這些產品的單價相對不高,但因其剛需屬性,其市場規模已達百億級。
天眼查數據顯示,我國有超2.1萬家取暖器相關企業,65%的企業注冊成立在5年內,近30%的企業注冊成立超過15年。調查顯示,20-39歲人群成為取暖電器購買的主力群體。有關報告表明,預計2023年,我國取暖電器市場規模將達829億元。
家庭防火,這些取暖神器要小心
隨著各種各樣的“取暖神器”被種草,其中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,冬季取暖應該注意什么呢?
(海報新聞編輯 于琳琳 綜合人民日報、都市快報、齊魯晚報、濟南應急管理等)
責編:姜凱寧
審核:馮世娟
責編:馮世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