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報新聞
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報道
隨著vivo X100系列新機的正式發布,沉寂多時的國內手機市場再次被激活。11月13日晚間,vivo X100系列新機正式發布,包含X100、X100 Pro兩款機型,并于當晚開啟預售,11月21日正式開售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X100系列新機不僅在性能、配置上有質的飛躍,價格上也延續了vivo一貫的高性價比,起步售價3999元。
AI手機有望帶動新一輪“換機潮”
作為全球首個百億大模型在終端調通的大模型手機,X100系列手機的預售相比上一代的X90和X90 Pro銷量增長740%,且開售5分鐘即超過前代機型的全天銷量,創下該系列歷代預售紀錄。
據vivo官方透露,X系列作為vivo品牌的高端旗艦系列,此次新款機型搭載vivo自研藍心大模型,落地終端側70億參數大語言模型,跑通端側130億參數模型,全面覆蓋核心應用場景,這是國內首個運用人工智能預訓練大模型的手機產品,也將會是全球首個百億大模型在終端調通的大模型手機。
vivo X100還搭載了與聯發科深度定制的天璣9300旗艦移動芯片,并配備了自研6nm影像芯片,帶來光學、算力、算法層面的全面大幅升級。
對于智能手機行業來說,把AI大模型放進手機里,或許會給沉寂多時的國內手機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。
近年來,智能手機行業呈現低迷態勢。數據顯示,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連續10個季度下滑,且全球市場表現也十分疲軟,出貨量連續9個季度下滑。
不過,今年下半年以來,手機市場似乎有所異動。IDC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實際零售量已實現同比增長0.4%,在今年第四季度,出貨量有望迎來拐點,這將是近10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反彈。
對于智能手機銷量的拐點,智能手機領域資深分析師郭耀麒告訴海報新聞記者:“一方面是由于上輪銷售高峰后換機周期的到來,另一方面,則是AI技術驅動的新一輪換機需求?!惫枵J為,AI大模型很可能將實現手機功能和體驗的創新性突破。
對此,方正證券電子產業研究員鄭震湘表示贊同,他認為:“如今智能手機市場進入了存量時代,各家都在尋求新的創新機遇,國產手機今年在AI領域進行了密集的布局,也成為推動國產AI進步的強助力。智能手機、PC、智能眼鏡、智能音箱等終端也將成為人工智能的硬件入口創建新的生態,帶動消費電子產業鏈的新一輪創新。以AI PC為例,根據Canalys預測,兼容AI的個人電腦將從2025年開始快速普及,預計至202年約占所有個人電腦出貨量的60%,AI有望提振消費者需求?!?/p>
國內外手機廠商紛紛搶灘AI換機潮
對于消費端需求的激增,手機廠商自然會順勢而為,從今年年初開始,就有不少開始搶灘AI換機潮。
今年2月份,高通成功在搭載了驍龍芯片的安卓手機上運行了Stable Diffusion,Stable Diffusion可以基于大模型從文本生成圖片,其模型參數超過10億個,由于模型龐大、算力需求高,此前主要局限在云端運行,而高通的這次演示,成功將AI模型放進手機,并在15秒內生成圖片,這是全球首次將AI布局在安卓手機。
10月4日,谷歌發布全新Pixel 8系列手機,搭載谷歌自研Tensor G3處理器和Titan M2安全芯片,在手機上首次應用AI智能大模型。
隨后,國內手機巨頭也紛紛亮出手中新品,華為、小米、OPPO、vivo等品牌均加速大模型在手機端側的落地。
10月11日,OPPO宣布,基于其自主訓練的安第斯大模型(AndesGPT)打造的新小布助手1.0 Beta版嘗鮮體驗正式開啟,升級后的小布助手將具備AI大模型能力。
華為此前發布的HarmonyOS 4能夠通過盤古大模型的底層能力加持,為手機用戶帶來智慧終端交互、高階生產力效率、個性化服務的AI體驗變革;隨后,內置AI大模型的新機華為Mate60系列登場,出貨量被一再上調。
小米已擁有自研端側大模型MiLM,輕量化語言模型(13億參數),手機端側大模型部分場景效果媲美云端,進一步實現“人/車/家全生態”智能化。10月26日,小米14系列首發驍龍8 Gen3,手機端就能運行10億參數規模的AI模型。最新數據顯示,截至11月10日,小米14系列全渠道總銷量已經達到了144.74萬臺,創下了小米高端旗艦銷量紀錄。
此次vivo X100系列新機的發布,或將再度調動智能手機市場的熱情。
AI手機熱潮下如何布局?
生產端加緊推出產品,應對消費端激增的需求,那么對于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說,又能在這波AI手機潮中獲得哪些投資機會呢?
中信證券徐濤認為,AI手機是大勢所趨,看好AI落地手機為用戶帶來更為智能的交互體驗,后續各終端手機品牌有望持續升級AI應用體驗,促進智能手機往智能2.0時代升級。建議關注受益AI手機等端側落地相關公司,以及受益手機端創新加速相關公司。
鄭震湘表示,智能手機、PC、智能眼鏡、智能音箱等終端或將成為人工智能的硬件入口創建新的生態,帶動消費電子產業鏈的新一輪創新,其建議關注存儲、散熱、電池、FPC等新增變量。
?。L險提示:投資有風險,資訊僅供參考。上述所列示上市公司僅陳述其與該事件相關,不作為具體推薦,投資者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。)
責編:馬婉瑩
審核:馮世娟
責編:馮世娟